匯添富基金徐志華:在全球新形勢下,尋找結構性投資機會
當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形勢呈現高度復雜性。經濟上,全球面臨高通脹、債務風險、供應鏈重構等多重壓力,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化,新興市場資本流動波動加劇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下調全球增長預期。地緣方面,大國博弈加劇,國際秩序進入深度調整期,俄烏沖突長期化、中東局勢動蕩,保護主義與脫鉤趨勢強化,技術封鎖與關稅政策等非傳統競爭手段頻繁發生。
我國經濟整體告別了過去高增長的階段,進入高質量、可持續的發展階段。在這個新階段,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,新舊動能轉換,消費升級、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對我們投資者而言,要適應這種外部環境和內部改革變化,積極去尋找經濟結構性亮點,挖掘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投資機會。當前階段,我們相對看好以下四條投資主線。
第一,內需新消費。過去30年,投資和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很大,但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下,這種經濟增長模式面臨挑戰。國家戰略性提出擴大內需消費,一方面,符合我國經濟轉型的方向;另一方面,可以對沖美國加關稅后的需求下降。結合經濟發展階段、技術變遷、人口結構等方面,我們看好處于成長階段的新消費。新消費指在數字技術、個性化需求和經濟結構轉型驅動下,通過生活方式重塑而誕生的消費形態,其核心聚焦于滿足消費者精神層面的情感價值、審美優越感和高效體驗需求。在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后,傳統的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得到滿足,精神需求開始出現。相較于傳統消費品,新消費與傳統消費有兩大主要差異。一是,需求導向不同,傳統消費以物質需求為核心,如服裝、食品、住房、家電等,注重產品功能性;而新消費更關注精神滿足,如寵物、潮玩、谷子、AI玩具等滿足情緒價值,通過情感連接提升溢價能力。二是,增長邏輯不同,傳統消費依賴經濟總量增長,但當前人口紅利消退、產能過剩,總量增長受限,而新消費通過技術創新和渠道變革創造了新的需求。
第二,科技創新和自主可控。在全球化退潮和全球科技競爭的背景下,中國科技創新和自主可控已成為國家戰略,包括半導體、人工智能、創新藥等領域存在很多投資機會。我們看好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資機會有以下三點原因:一是,外部技術限制倒逼國產替代加速。2018年以來,美國持續擴大中國企業“實體清單”,從半導體擴展到AI、量子計算等領域,倒逼國內半導體設備、材料、EDA工具等關鍵環節突破,國產化率大幅提升。二是,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。我國正處于制造業轉型的關鍵時點,能否突破歐美技術壁壘,實現制造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級,科技創新非常關鍵。三是,工程師紅利的釋放。我國每年有大量的理工類畢業生,過去幾十年積累了大量的優秀工程師,在某些方面,我國技術水平已經達到甚至達到全球領先水平。以國產創新藥為例,經過多年積累,中國藥企進入爆發期。2024年,中國創新藥License-out交易數量達94筆,BD總金額達519億美元,占全球創新藥BD交易的28%。2025年延續了2024年的熱度,截至5月底,累計交易金額達438億美元,同比增長135%,占全球創新藥BD交易的50%以上,中國創新藥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。(數據來源:上海證券報,醫藥魔方)
第三,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的黃金。目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穩定,美元作為避險貨幣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戰,黃金成為各國央行的更好選擇。我們看好黃金的邏輯有以下三點:一是,美元信用體系弱化,提振黃金的貨幣屬性。美國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摩擦升級,對美元信用體系造成了直接沖擊,黃金作為非信用貨幣的避險屬性凸顯,全球央行和投資者增持黃金以對沖美元風險。二是,地緣政治沖突,推升黃金的避險屬性。俄烏沖突、中東局勢動蕩、紅海危機等事件持續發生,黃金作為避險商品的需求激增。三是,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,實際利率下行。2020年以來美聯儲大規模QE帶來美國居民資產負債表強勁復蘇,但這也大幅推升了通脹,長期的高利率抑制了經濟增長,2024年美聯儲開啟降息周期,未來實際利率的下行有望提振黃金吸引力。
第四,人形機器人開始產業化。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核心邏輯是人工智能對勞動力的替代,尤其在AI技術突破與全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,機器替代人工的需求明確,未來潛在需求過億臺甚至幾十億臺,有望成為數萬億美元的產業。(數據來源:上海證券報,瑞銀證券)2025年,Optimus人形機器人量產在即,計劃到2030年前后達到百萬臺的產量,這意味著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在邁過0-1階段,初步具備產業化的能力。我國也高度重視人形機器人發展,工信部《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》明確提出2025年批量生產目標,到2027年形成安全供應鏈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出臺支持政策,涌現出一批優秀人形機器人公司。我們認為,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在從主題投資,進入真正產業大爆發階段,國內上市公司在產業內占據重要的供應鏈位置,有望受益于產業的大爆發。
風險提示:基金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。文章涉及的觀點和判斷僅代表我們對當前時點的看法,基于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,所涉觀點和判斷后續可能發生調整或變化。本文僅用于溝通交流之目的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